保叔小课堂
社保,传说中“五险一金”中的“五险”,上班族们每个月都要按时交纳,但身强体健的年轻人很少感受到它的存在。今天保叔就来向大家科普一下,生病了,医保能报多少钱呢?
一医保报销,先看“两定点三目录”
要清楚的是,医保不是什么都能报。
医保的使用,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。
首先,生病了要去医疗定点机构进行治疗。
“两定点”包医院,去私立诊所和海外就医这种是不行的,这类花费,就只能纯自费了。
其次,去了定点机构,也不是所有的花费都能报销,还要符合“三目录”。
“三目录”包括:
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(中药、西药各种药)、
诊疗项目目录(检查费、手术费们)、
医疗服务设施目录(床位费之类)。
其中每个目录又细分为甲、乙、丙不同细分目录。
甲类是%报销,乙类是部分报销,丙类是纯自费。
以基本医疗药品目录为例:
1、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须的,使用广泛,疗效好,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。由国家统一制定的,各地市不允许调整;
2、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的,疗效好,同类药品中价格比甲类要高;非%报销,乙类药品是由国家制定,各地市可以适当调整;
3、丙类药品不是临床治疗必须的,一般是一些保健品之类的;价格最高,%自费。
二你的医保能报多少钱?
医保究竟能报多少钱?
以北京医保为例:
住院年起付线元,大病统筹封顶线最高30万元,看起来挺多,但是在实际治疗中,-30万费用里会有很多乙、丙类药品和治疗项需要自付和自费,医保能够全部报销的甲类药仅种,仅占国内19万种的药品数量的1.4%!
此刻推出隔壁老五同学举个栗子,因世界杯期间连续彻夜啤酒毛豆小龙虾,不幸感染急性肠胃炎,花费元。老五同学的报销之路是这样的:
1.掐头去尾:
扣除起付线以下的金额和封顶线以上的金额
假设起付线为元,封顶线为元,元的医疗费用有元不能报,还剩元。
2.剔除自付部分
以上文提到的药品目录为例,如果老王使用了0元的乙类药品,报销比例为50%,那老五需要自付元,可报销费用还剩元。
3.剔除自费部分
还以上文提到的药品目录为例,如果老王使用了元的丙类药品,需要完全自费,可报销费用还有元。
走完这一波,老五同学医疗费用元,可报销元,需要实际支付元。
这是个简单的肠胃炎住院病历,如果换成骨髓移植、脑中风、恶性肿瘤这类重大疾病,需要个人支付的费用会更高。
三医保非万能,没有医保万万不能
按照上面的推演,医保并不能帮我们覆盖所有的医疗的支出,但是如果没有医保,我们的医疗负担显然是更重的。
这就像曾经的中国男篮,有了姚明不是万能的,但没有姚明是万万不能的。
其实,医保算是一种国家性质的普惠性、互助性的福利。它在某些方面有着普通商业保险无法比拟的优势。
1、可带病投保
即便你目前生病了,再交医保,医保也可以报销。而自负盈亏的商业保险公司是不敢轻易接受带病体投保的,一不留神就亏个底儿掉。
2、保证续保
医保是保证续保的,无论你是否生病,生了什么病,第二年都是可以保证续保的。
3、长期有效
医疗保险缴费满足一定的累计年限要求后,在退休之后可以终身继续享受医疗报销。(各地要求不同)
四治病,听医保的还是听自己的?
面包和燕窝,同属食物,但口感和营养价值都不同。
在温饱线挣扎的人没时间去思考燕窝的价值,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还在温饱线,同一个人也不会永远在温饱线挣扎。追求更好是我们的天性,对医疗需求的无止境追求也是必然。
医疗水平的提升,一边是更高的治愈率和更有尊严的医疗服务,另一边是更多社保范围内无法报销的新项目。这就是医保的局限性,作为大锅饭,它保证我们享有基础的医疗保障,但满足不了更多治疗方案和药品的需求。医院是自负盈亏的,有限的医疗资源和报销额度,被逐渐老龄化的人群不断挑战着,有病了,能治,但怎么治,很大程度上要听医保的。
所以你看,医保的出发点是好的(广覆盖),但它很难兼顾所有人,做到对所有人都友好。尤其是老年人、慢性病人,人均医疗保险限额,在他们身上是不够用的。无奈的是我们都会变成老年人,都可能会面临医保限额不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尴尬。到了那个时候,你想听医保的,还想听自己的?
听过这么一句话:每个时代最好的医疗水平,永远不是大众能消费的起的。
但每个人,都有追求更好的医疗服务的权利的愿望,所以,要么自己存很多很多的钱,要么付出一定的成本,让保险公司在关键时刻帮我们出很多很多的钱。
五商业保险,明码标价的高阶保障
很多人对商业保险有偏见,这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原因造成的,暂时无解。但如果因为以讹传讹的偏见就拒绝了解商业保险产品,这就是个人的损失了。
首先,商保没有社保性价比高
保险公司是自负盈亏的商业体,并不是慈善机构。所以如果非要较真商保和社保的性价比,这个问题也没有意义。
第二,商保是社保的补充,是对自己医疗需求和生命价值的高阶保障
重大疾病保险:发生指定重疾,直接赔付约定的保额,一次性给付,非报销型。核心作用是补充医保外治疗费用,康复费用和误工费用。
意外险:因意外造成不同程度伤残或身故,直接赔付约定保额,核心作用是防范意外带来的中短期医疗和长期收入损失风险。
寿险:身故直接赔付约定保额,主要防范经济支柱过早死亡带来的家庭经济压力。
医疗险:按实际消费,报销约定的门诊及住院医疗费用。补充医保范围外的用药和治疗费用。
第三,商保是有价格门槛的
商业保险提供的高阶保障,其实是每个人都需要的,如果是免费或以及低的价格推出,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的买一份。但,保险公司毕竟是需要自负盈亏,更全面的保障必然需要更高的成本。
所以,商业保险,最终买单的,是愿意为自己更高医疗需求和生命价值买单的人群。近几年的保险行业销售数据也在逐渐印证这个观点。
《90后保险大数据》报告显示:90后平均持有4张保单,已成为保险消费主力军,并且自主筛选能力强,购买决策比80后平均快3.6天。
长江后浪推前浪,在保险配置上,也是如此。
第四、商保是有投保门槛的。
商保并不是对所有人开放的,对身体健康、年龄、职业甚至收入水平都有要求。一个已经得了重病的人是没有资格购买重疾险和医疗险的,一个高危职业人群是不能购买普通意外险的,65岁以上的人群很难买到重疾险了。
所以,商保给我们传递的是:未雨绸缪,利用小杠杆有效转移大风险。
敬畏生命,不心存侥幸,有能力把控人生。
这一课,也是成年人的必修课。
好啦,今天的保叔小课堂就科普到这里啦,总的来说,不论是何种保险,都是对自己人生的保障,关乎到自身的直接利益,不过,要想认真考虑权衡其中的利弊,达到保险合理利用和购买的最大化,仍然需要自己的深刻理解或是专业的个人指导,有任何关于保险的问题,保叔都可以帮大家解答,欢迎大家的踊跃咨询哦~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touyingzideren.com/sybxnr/41336.html